产品快递
< onmouseover=this.stop() onmouseout=this.start() scrollamount=3 height="25px;" width="850px;">·麦阔乐 ·捷铲 ·浪腾 ·龙耙 ·玉噹噹 ·特锄 ·玉施喜 ·玉普土安 ·两口乐 ·玉苗丰  
产品知识
· 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 >> 产品知识
玉米大斑病介绍
2012-02-28    来源:    作者:佚名  阅读:
英文名  Corn northern leaf blight
  异名  条斑病、煤纹病、枯叶病、叶斑病等,
  病原  大斑凸脐蠕孢Exserohilum turcicum (Pass.) Leonard et Suggs,属半知菌亚门。有性态为玉米毛球腔菌Setosphaeria turcica (Luttr.) Leonard & Suggs,在自然条件下不产生有性态。
  寄主  玉米。
  危害  为害较重的玉米病害。
  分布  世界各玉米产区均有发生。
        
为害症状
       主要为害叶片,严重时也为害叶鞘和苞叶。先从底部叶片开始发生,逐步向上扩展,严重时能遍及全株。发病叶片初现水渍状青灰色或灰绿色小斑点,扩展后为边缘暗褐色、中央淡褐色或者灰色的棱形或长纺锤形大斑,长510厘米,宽1.01.5厘米,潮湿时病斑上有明显的黑褐色霉层。严重时病斑融合纵裂,叶片枯死。
病原物
       (1)形态:分生孢子梗。单生或23根束生,从气孔抽出,不分枝,褐色,正直或膝曲状,基细胞较大,具28个隔膜,顶生色较淡,大小(35160)微米×(611)微米。分生孢子。梭形或长梭形,榄褐色,顶细胞钝圆,基细胞尖锥形,具27个隔膜,大小(45126)微米×(1524)微米,脐点明显,突出于基细胞外部。
  (2)特性:本病菌与高粱大斑病病菌是同1个种1个不同的生理专化型。高粱专化型不侵染玉米,但玉米专化型能侵染高粱。
侵染循环
       病原以菌丝体及分生孢子在随病残体越冬,成为第2年发病的初侵染来源。而埋在地下10厘米深的病叶上的菌丝体越冬后全部死亡。玉米生长季节,越冬菌源产生孢子,随雨水飞溅或气流传播到玉米叶片上,适宜温、湿度条件下萌发入侵。感病品种上,病菌侵入后迅速扩展,约经14天左右,即可引起局部萎蔫,组织坏死,进而形成枯死病斑。潮湿的气候条件下,病斑上可产生大量分生孢子,随气流传播,进行多次再侵染,造成病害流行。
发生因素
       品种抗病性是影响大斑病流行的重要因素。玉米连茬地及离村庄近的地块,由于越冬菌源量多,初侵染发生的早而多,再侵染频繁,易造成流行。
  (1)环境:气候条件也是病害发生轻重的重要因素,气温2025,相对湿度90%以上,对孢子形成、萌发、侵染有利,所以中温、高湿的气候条件利于大斑病流行。在北方玉米产区,67月降雨量均超过80毫米,雨日较多,加之8月份雨量适中,病情发展严重。
  (2)栽培:玉米孕穗、出穗期间氮肥不足发病较重。单种玉米因其前期光照条件好,个体健壮,对大斑病的抵抗能力明显高于套种玉米。连作地、排水不良的低洼地,以及田间密度高、郁闭、通风不良的田块,发病重。
防治方法
       (1)农业防治:搭配种植抗病品种,合理布局。在大、小斑病和丝黑穗病混合发生区,应选用能兼抗几种病害的多抗性品种。玉米秸杆不要堆放田头,提倡高温堆肥,并进行深翻冬灌。轮作倒茬,避免重茬,减少病菌在田间积累。适当早播,培育壮苗,注意肥水管理,氮磷搭配使用,增强植株抗病能力。早期摘除下部病叶,也可减轻发病。玉米收获以后,彻底清除田内外病残组织,消灭侵染来源。
  (2)药剂防治:心叶末期到抽雄期或发病初期50%好速净WP 1 000倍液,或80%速克净WP 1 000倍液,或50%多菌灵WP 500倍液,或50%甲基硫菌灵WP 600倍液,或75%百菌清WP 300倍液,或25%苯菌灵EC 800倍液,或40%克瘟散EC 8001 000倍液。隔10天喷1次,连续23次。
  
下一篇: 没有了!
友情链接: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暂未添加内容!
网站地图